迟来的合集
说起拍照点,外滩无疑是上海的名片。无论白天黑夜、贫穷富贵,它永远向所有人开放。
但它又是最俗不可耐的。所有旅游的、逛街的、结婚的都扎堆在那拍了无数年。
那外滩究竟有何魔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人慕名而来呢?
皆因它一边承载了上海开渠百年来的历史质感,一边又呈现了出改开 30 年来的繁荣发展。
这样的环境特质是很难在其他地方见到的。
那么如何既能发挥出外滩的特质,又能避开乌泱泱的人群拍出满意的作品呢,这便是我们这期的内容——
外滩小众取景点攻略
关于停车。
市中心停车永远是个痛。
虽然滇池路、香港路、四川路等都有停车的地方。但一般我会把车停在苏宁宝丽嘉或者大丸百货,然后步行至拍摄点。
这篇文章我将由北向南向大家依次讲解。
邮政博物馆
@130mm
邮政博物馆就位于宝丽嘉旁边。
博物馆临苏州河有一扇不开的门很适合拍照。
这个点一般没什么人。并且来往行人车辆也比较少。
站在对面马路使用长焦正好。
@70mm
但是现在对面修路,有围墙。如果站路边围墙下拍摄,会有一定危险性,需要小心。而站在近距离的人行道上,70mm 端 可以勉强拍下全身。
但环境单一,通常需要和其他拍摄点结合出片。
乍浦路桥
这里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点。
但位于交通要道,无论是行人还是拍照的人都比刚才的邮政博物馆多很多。
必须使用长焦,站在对面拍摄,才能还原陆家嘴天际线的正常比例。
因为沟通和出片的效率比较低,纵然视野好,但也少有婚纱拍摄。
但只有使用 80mm 焦段时,才能将四件套带全。
相较于透视,我则更喜欢 100mm 端。
这是这里需要权衡的地方。
@80mm
通过距离与焦段,可以展现出丰富的景别。
@180mm
但不建议使用广于 70mm 的镜头拍摄这个场景。透视关系会让画面看起来更像游客照,而少了一份精致与优雅。
@70mm
圆明园路
昔日的圆明园路是婚纱与淘宝拍摄圣地。
不过现在管制越来越严,里面已经没什么人拍了。
并且随着地摊夜市经济的开展,那里搭了许多摊位,可拍的点只剩下零星几栋建筑了。
总体来说,这里荣光不再,但位于我们的必经之路上。可以伺机拍摄。
北京东路
位于圆明园路北京东路的星巴克臻选也是网红打卡地之一。
他们家的正门是禁止拍摄的,但背面的落地窗可以尽情拍摄。
不过有时候会遇到博主打卡,可能会要排队。
回到大路上,北京东路这侧的红砖墙,我觉得是整个外滩最出片的地方。但地方狭窄、行人众多,也是最难拍的地方。
虽然很困难,但我仍旧建议使用中长焦拍摄,既能展现出建筑外立面的节奏,又能很好地规避人群。
如果使用标头甚至更广的镜头,那么行人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问题。
最好留意补一些空景作为修图素材。
与长焦手法相反的是,较广的镜头配合机位与模特本身的共同运动,可以营造出更动态的画面。
遇到你要的时光
从北京东路可绕至与圆明园路一墙之隔的虎丘路,那里有一家茶馆叫作《遇到你要的时光》。
2 楼是一个日式庭院,里面有 4 间包间。
人均 200 。
闹中取静,适合拍一些安静的片子,或者事后休息。
滇池路
我想这里是外滩观景平台外,拍摄人群最多的地方,俨然把这里变成了一条步行街。但拍摄时仍需小心车辆。
这里人多,路边车也多,只是有一大面建筑外墙方便取景。
其实没有太多可拍的点,只是如今因为修路,和平饭店正门已经拍不了了。而后门还可以一拍。
万国博览群
从北京东路来到中山东一路,万国博览群一字排开。
3 月底的时候,可以在这里把长焦当广角用。
如今已经不行了,行人已经恢复大半。
不过好在建筑多,只要耐心、仔细还是可以找到合适取景的。
圣三一堂
圣三一堂围墙外围。
晴天下午的时候光影、颜色都很好看。
同样道路狭窄、行人众多。
但远离常规的外滩拍摄路线,算是最小众的地点了。
以上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些外滩拍摄点。
当然外滩很大,还有很多我没提到的地方。
如果你有什么补充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
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的话,记得点赞转发哟。
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。
下期我会分享几个适合拍小清新的公园合集。
拜了个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