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0842418.jpg

F8.0 1/200s iso 100


#fallingstars

最近 ins 上一个名为 #fallingstars 的话题爆红,旨在自拍一张摔倒并散落一地值钱玩具的炫耀式照片。上周开始这项活动逐步传到了国内,我想何不自拍一张 #摄影师摔 呢?

不过单纯秀相机的话,太无聊了。

我想玩点不一样的。

打定主意,我便和攀攀开始分头行动。


也正好利用这组照片,来给大家讲解下多灯布光的思路——

所有复杂的效果,都是由数个简单的效果复合而成。

在布光时,切记一股脑打开所有灯光。

而是要一个个灯光分别调试。最后再进行统一。


let's do it

360842419.jpg

场景图


首先,我们不打算真人趴在楼梯上,取而代之以美纹纸贴出一个人形来。就像是案发现场一样。

这部分由攀攀来负责。

然后我负责布光——


灯A

我在D1上加了2、3层蓝色滤色片,并配合强力反光罩增加出力。

用来建立整个画面基调。

360842420.jpg

可以看到除了直接照射的墙面外,其余地方都是漆黑一片。

尤其是贴纸这块几乎都看不清了。

360842421.jpg




灯B

360842422.jpg

我在贴纸上方加了第二盏灯。

一开始我用了10°蜂巢打出正常的颜色,但感觉差了点。

便换成30°蜂巢+琥珀色滤色片。

不过这是非常挡光的,最终使用了D1的1000w 全功率输出才刚刚好。

360842423.jpg


灯C

360842424.jpg


灯B补亮了贴纸区域,但楼梯转角处还是有些暗淡。

于是我便又加了一盏B1+洋红,配反光伞给画面最远处再增加一点颜色。

360842425.jpg



放置在2楼的琥珀色灯B与洋红色灯C。

360842426.jpg


关掉蓝色灯A,观察灯B与灯C的色彩融合,看情况是否还需要进行微调。

360842427.jpg



灯D

360842428.jpg

灯D负责绿色。实际上,在滤色片里,深绿、墨绿的色片才能打出高饱和度的绿。而单纯的绿片,只能打出很淡的绿。

360842429.jpg



色彩组合

360842430.jpg

360842431.jpg



灯E

360842432.jpg



在确认了灯A-灯D的色彩后,最后加入一盏B2,用来成为画面中秀出来的道具。

360842433.jpg

机位与焦段

360842434.jpg

机位图


我使用了24mm镜头,能够容纳比较多的元素。

整个效果非常好。

不过墙面比较脏,贴纸也还不够明显。

这需要在后期进行修饰。

360842435.jpg

原图


成片

360842418.jpg

F8.0 1/200s iso 100


对前期的问题进行修饰后,再分区微调颜色,让整个画面的颜色更加浓郁即可。


人像

360842436.jpg

F8.0 1/200s iso 100


这个布光本身并不是为了人像而准备的。

不过看拍摄效果不错,攀攀便临时起意画了个妆随便拍了几张。

因为贴纸上方的琥珀色灯B的关系,对人物来说是个很强的顶光,这里也就不做调整了。

单单是把灯E挂在一根横臂上,加上四页挡片来给人物补光。

360842437.jpg

F8.0 1/200s iso 100


拍攀攀时,我仍旧使用24定来进行拍摄。

尽量带全所有颜色,会让画面元素更丰富、立体。

如果太近了就没这种感觉了。

360842438.jpg

F8.0 1/200s iso 100


最后在拍的时候,有意识地斜拍,其实我平时几乎不这样。

不过正好这个题材允许我这样尝试。

另一方面人物比较小,如果完全横平竖直,又要带全颜色,那整个画面景别就几乎没有变化,会有点呆板不够生动。


这样就好很多了。

完。

360842439.jpg

F8.0 1/200s iso 100